ECFA的機會與風險--谷月涵
2009年 5月 29日 星期五 11:41 BJT
近來臺灣內部為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(ECFA)的爭論,其實是個非常良性的過程,可讓臺灣在亞洲和全球的定位更為明確。然而其中值得深思的議題,即若臺灣未與大陸簽署ECFA或類似自由貿易協定(FTA)的話,臺灣將被排除在新興亞洲貿易區外的可能性。
該貿易區塊是以東協加三,也就是東協十個會員國加中國、日本及韓國的組合。雖然目前還無法知道這個區塊的緊密程度和可能產生的效益,但可讓亞洲國家經濟有更進一步的合作動力。亞洲國家目前正面臨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,他們發現,如果沒有像歐洲或北美一樣,擁有進入廣大區域市場的優先門票,將處於不利的地位。
大部分人應該都同意,簽署ECFA是臺灣進入此貿易區塊的必經跳板。先別理會ECFA的枝枝節節,臺灣若先與大陸簽署貿易協定,也就是透過ECFA,將激勵臺灣經濟,接下來就比較容易進入範圍更大的亞洲貿易區塊。
貿易障礙極無效率,在鄰國之間也會形成資源的浪費。每個國家地區都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、鋼鐵產業、自有的品牌等等,但在小型的國內市場中,有這麽多產業及公司在運作,不是競爭力太差,就是獲利能力低於產業平均水準。長期而言,若市場能整合,區塊內所有國家都將受惠。不過,對某些不具競爭力的本土公司,將面臨痛苦的轉型期。藉由先與中國建立經濟合作關係,臺灣企業可以及早在大陸市場擴大規模,隨後再進入亞洲市場,特別是日本市場。
不過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這些市場開放給臺灣企業的同時,臺灣市場也要開放給亞洲其他地區,競爭將更為激烈。對部分大陸企業而言,他們早已在大陸市場擁有臺灣業者缺乏的規模優勢;但這不是延後或避免簽署ECFA的理由,因為大陸企業所具有的規模優勢,未來將只增不減,我們推遲得愈久,彼此間的差距就會愈大。
這意味著,企業必須儘快開始進行國內整合,我們可能很快就可以見到臺灣出現大規模購並風潮。東協加三將於二O一五年開始運作,儘管初期的進程會相當緩慢,而且臺灣勢必很晚才能加入,但在那之前,若ECFA已經生效,應該可以稍稍拉近這個距離。因此,我們現在就應該加快腳步了。
最近中國移動表態想購買遠傳的股權,這屬於另一種模式,可能也是臺灣企業購並潮的號角。購並雙方可以是本地企業,也可以由兩岸間的企業開始。或許不少企業已經在思考與對岸企業合夥的可能性,尤其是非高科技產業。即使是科技業,DRAM、LCD、LED及其他產業,未來都有可能發生。(完)
--整理 張雅菁
(本文由臺灣《今週刊》雜誌提供,節選自5月28日出版的當期「谷月涵看臺灣」專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rcytsai 的頭像
    mercytsai

    龐德聯合法律事務所

    mercy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